发布时间:2018-10-17
尽管中国央行9月起将地方专项债纳入社融统计,但“表面的繁荣”难掩实体经济融资疲弱,中长期贷款低迷与表外融资继续大幅收缩,都指向企业融资意愿仍偏弱,宽信用并未出现。
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国内经济转型调整之际,明年中国经济预计将面临更大困难和压力,因此更多的政策组合拳依然可期,货币政策料延续中性偏松的立场。
中国央行周三公布,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8万亿元,略高于此前路透1.35万亿元的调查中值;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和路透调查中值一致。
此外,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7亿元;央行当月起并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9月社融增量22,054亿元中,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量7,389亿元。
在9月金融数据公布前,中国银行间债市周三多数时段现券维持窄幅整理。不过因央行将地方专项债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表面繁荣”和实际情况的落差,加大尾盘10年国开等主要利率债波动幅度,震荡过后最新成交接近上日水平。
主要数据: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8万亿元,路透调查中值为1.35万亿元
--9月末M2同比增长8.3%,路透调查中值8.3%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路透调查中值13.2%
--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7亿元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9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长江证券宏观分析师 赵伟:
新增信贷略高于去年同期,主因票据冲量和企业短期贷款增加,企业中长期继续低于去年同期。
央行再次调整社融口径,将地方专项债纳入社融统计口径。口径调整不改社融趋势,非标融资继续收缩,债券融资低迷。
信贷总量平稳难掩结构分化,政策维稳或较难改变非标收缩趋势,信用收缩的滞后影响逐渐显性化。再次强调:转型框架下,政策维稳与传统“稳增长”明显不同,不会通过“走老路”的手段全面刺激经济,而是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精准施策,围绕“补短板”、“增后劲”等领域,实现结构性发力。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 姜超、李金柳:
地方专项债纳入社融,新口径小幅少增。
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约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但多增主要是短贷和票据融资分别同比多增近1600亿和1800亿元贡献,而中长贷9月新增4200多亿,同比少增800亿元,说明企业融资意愿仍偏弱,宽信用未出现。
当前新口径下社融存量增速10.6%,今年6-8月增速分别为11.1%、10.8%和10.8%。而不含专项债的旧口径下,9月社融存量增速从8月的10.1%降至9.8%。10月15日央行实施降准,而近期央行行长表示,工具箱有足够政策工具,考虑到今年以来融资持续下滑、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实际宽松。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 杨业伟:
货币增速低位波动。9月广义货币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债快速发行是推升广义货币增速主要原因,但广义货币增速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而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增速较上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依然低位徘徊,显示企业经济活动依然疲弱。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实体经济融资依然疲弱。社融统计口径调整难掩实体经济融资疲弱,中长期贷款低迷与表外融资继续大幅收缩显示实体经济资金面并未改善。在央行连续降准,金融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环境下,实体经济资金面依然偏紧,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和房地产融资限制抑制了实体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资本金不足和资管新规降低了金融机构资金可投放规模。
实体信用偏紧环境下,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继续加大。随着经济下行,财政政策发力程度可能上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可能成为政府短期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
☆申万宏源证券宏观团队:
新增信贷同比多增,但连续四个月集中于票据融资和企业短贷,凸显中长期投资需求或一定程度上趋弱。连续数月企业贷款结构偏向短期,或凸显企业中长期投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乏力,综合投资增速变化,这一现象或反映出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意愿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477亿,亦与地产销量周期向下趋势一致。
考虑到专项债更多投向基建领域,将专项债纳入社融口径,意味着未来社融增速与基建投资增速之间的短期相关性将显着增强。
信贷结构仍差、社融口径扩展但增速持续下行难改,指向地方政府投资意愿或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回升时点将再度推迟,叠加出口增速四季度弱于三季度、房地产投资未来增速也将逐步回落,凸显本次降准的必要性。
预计至2019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当前的中性略偏松格局,期待财政支出节奏加快对基建投资增速的带动作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蔡浩:
从9月贷款结构来看,票据融资虽大幅下降,但企业短期贷款大幅回升,导致代表企业生产活力的中长期贷款仍仅有3,800亿,创年内次低。
从社融来看,央行调整了统计口径,将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了社融中。可比口径的社融存量增速为10.6%,仍然续创历史新低,调整后的7、8月社融存量增速分别为10.8%。9月新增社融2.2万亿,但是排除集中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后,老口径的社融增量环比还略低于8月。受地方债密集发行影响,非金融企业债净融资较上月巨幅下降逾3,200亿,企业融资环境较8月有所恶化,这或许也是9月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月信用违约潮的原因。
总体来看,新增贷款虽略有改善,且结构并未出现明显优化,表明在经济稳中有变的大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出于防风险考虑,对信用投放更趋谨慎,新增投放仍以短期品种为主。
虽然央行的降准落地,但银行受资本充足率制约,普遍存在风险资本不足的情况,“宽信用”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经济下行压力未见明显缓解、信用环境仍然偏紧的背景下,更多的政策组合拳仍然可期,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监管政策也应出台配套措施,比如通过优化风险资本占用的方式强化宽信用导向,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 鄂永健:
9月新增贷款较多,基本符合预期,显示在货币和财政政策共同发力的作用下,贷款增长正逐步加快。从结构上看,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上升、票据融资环比减少,这是信贷结构改善、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上升的信号。新增个人中长期贷款也不低,表明住房贷款需求保持稳健。
在贷款增长的带动下,当月社融环比多增,但同比依然少增,这表明社融增速仍有待加快。将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社融统计,有利于完善社融统计口径,更为准确地反映整个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王洋:
9月金融数据显示,稳增长、稳信用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主要靠表内信贷和地方政府债。信贷结构看,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仍然较高,这表明家庭部门杠杆水平仍在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经过两个月的突击发行,后续不多。这样一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对稳增长的资金支持作用毕竟有限,不可持续;二是后续的社会融资规模仍有可能回落。
从与上月比较来看,由于社融增加约等于地方专项债增加,而人民币信贷还增加了1,000亿元,当然不完全与社融中的人民币贷款一致,但可以推测非标仍然在收缩。
最新一次降准后,货币市场利率有望仍维持在相对低位。但问题仍在于流动性如何从银行体系传导到实体经济。这需要适度微调监管政策、需要改变银行风险偏好,并非易事。下一步政策方向上还是维持中性偏松判断。
更长时间展望上,不排除经济增长的风险会在明年出现,因基建投资资金面仍然不足、房地产投资回落、消费减速、贸易冲突的影响逐步显现等。
☆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周浩:
社融数据还可以,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的统计,是说明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了,贷款数据也还可以,至少略有改善。预计中国三季度GDP增速大致就也就在6.6%附近,后面关键还是投资要上去。
继续降准的需求有些降低了,保持目前的力度,保住全年GDP 6.5%的增速应该没太大问题,别的也就等到明年再看了。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分析师 刘长江:
9月金融数据整体来看,表内信贷还算不错,但是表外融资还是不行,数据基本还是老样子,没有明显的结构性改善,如果剔除专项债、存款类金融机构ABS和贷款核销,社融增速大概在9%左右。
另外,近期财政政策积极,国家开工的项目投资,信贷投放也在配合,毕竟这些都是国家项目,投资稳得很;但当前经济光靠一些大项目是不够的,民间和地方政府都在去杠杆,刺激效果体现不出来。
综合来看,目前看经济应该还是缓慢下行,预计四季度GDP到6.5%-6.6%;政策上,货币政策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现在只有中央政府加杠杆了:一方面,财政继续发力,搞基建,上项目;另一方面,减税,激发消费需求,激发企业活力。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 陈郑:
新增贷款结构有点变化,但总体还是不及预期,这个月之前有预期票据会下来,虽然总量差不多,但结构有边际改善,票据下来了,但企业的短期贷款上来了,期限会比票据稍长一点。但改善幅度还是不及预期。
社融数据刚出来把大家下了一跳,10年国开债二级收益率也上了1个多bp(基点),不过后来看到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统计,收益率很快回稳。
社融中债券融资下来的很快,9月只有100多亿,8月还有3,300多亿,9月中下旬信用债爆雷很多,对市场情绪影响很大,发债难度进一步提升。而且地方债9月发行太多,市场容量有限,但10月会好很多,因为地方债发行高峰期已过去。
地方债发行之后,见效还有个时滞,9月开始地方政府的在建项目资金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政策效果会有所显现。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下滑,降准今年以内再降的概率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