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0
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在11月显现。连续数月高增长后,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骤降至个位数且远逊市场预期,贸易顺差则攀升至年内新高。分析人士表示,这显示了内外需开始趋于疲弱,而中美贸易战导致的“抢出口”刺激效应也已减弱。
中美贸易虽然暂时休战,但华为CFO被捕又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也印证了市场人士普遍认可的中美贸易战是持久战的判断;分析师们预计,进出口同时走弱可能会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贸的总体格局。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进出口疲态尽显,进口乏力显示国内需求回落较明显,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调整,但仍未能刺激国内的购买,可见需求端不支撑;出口偏弱既有国际市场需求因素,也与前期抢出口后的疲弱有关。“未来仍需重视出口形势的变化,它直接关系到国内就业市场的强弱。”他指出。
中国海关总署周六公布,以美元计价11月出口同比增长5.4%,进口同比增长3%,路透调查预估中值分别为10%和14.5%;11月贸易顺差为447.4亿美元,扩大16.4%,创年内最高,且高于路透预估中值的顺差340亿美元。
据路透测算,11月美元计价出口增速为今年3月以来最低,进口增速为2016年10月以来最低。
“全球经济共振下行,进出口同时走弱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外贸总体格局。”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表示,全球贸易增速已开始放缓,叠加贸易战影响逐步体现,中国出口增速将面临持续下行压力,而前期紧信用带动内需放缓也将导致进口增速回落。
他认为,应对外需放缓,需要国内稳增长政策更为有效的发力,疏通宽松政策传导渠道,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上周稍早表示,明年中国外贸发展仍然具备有力支撑。“抢出口”的现象可能存在于个别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影响的出口市场,但从总体上看,这种现象不是今年中国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他强调,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个别市场的波动对整体外贸发展的趋势影响有限,特别是进口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中美两国元首上周末G20会晤踩下经贸摩擦升级的“刹车”,双方同意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并设下自12月1日开始的为时90天的宽限期。但随后传出消息,华为全球首席财务官(CFO)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又引发对中美紧张关系可能再度升级的担忧。
11月中国对美进口下跌25%,创2016年1月以来最大月跌幅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中国对美国进口同比录得较大幅度下滑。具体数据来看,前11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582822.2百万美元,增长10.9%。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438172.1百万美元,增长12.9%;自美国进口144650.2百万美元,增长5%。
而11月当月,中国对美国出口46216.8百万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的42095.97百万美元,增长了9.8%。但11月中国自美国进口规模达10665.6百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228.1百万美元相比,同比下降了25%,这也成为了自2016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指出,11月份对美出口单月同比增速为9.79%,而该增速在5月至10月则一直高于11%,去年同期的增速则为15.21%。因此,对美出口有一定基数效应,但是抢出口效应也出现一定消散。至11月对美贸易累计差额继续扩大至2935亿美元。这也与近期美国公布的创10年以来的新高的贸易逆差一致。
此外,明明团队还表示,1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值为6.94,较10月变动不大,但较去年同期6.62有较为明显贬值,而且去年同期处于升值周期的开始阶段,因此汇率因素对于出口仍有的支撑。但是,从广交会的数据、PMI新出口订单分项、抢出口效应有所消退以及全球的经济下行压力来看,即便汇率有所支撑,未来出口数据仍然将面临下行压力。